今年以来ETF总规模逐月走高,资金净流入量近700亿元,目前总规模已达1.69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在资金加速入场同时,个人投资者迅速涌入市场,成为新发股票ETF基金的认购主力军,多只新发产品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0%以上。
尽管上证指数近期震荡下行,两市成交量持续萎缩,但有一类基金产品却逆势吸金,规模创出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ETF总规模逐月走高,资金净流入量近700亿元,目前总规模已达1.69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在资金加速入场同时,个人投资者迅速涌入市场,成为新发股票ETF基金的认购主力军,多只新发产品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0%以上。
深交所基金管理部高级经理王夕子表示,ETF产品有广大投资者参与,同时,近几年ETF市场呈现新的投资交易特征,ETF市场规模和个人投资者比例均快速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市场情绪不高的环境下,有部分基金公司将ETF的发行和持营工作列为今年的重中之重。但是,从ETF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已经呈现出头部集中现象,前十家管理人市场份额为78%。
“核心宽基是头部管理人位次竞争的必争之地。”国泰君安分析师廖静池认为,ETF市场竞争格局尤其是头部基金管理人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同时头部基金管理人的合计管理规模市占率稳步提升,这意味着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进入通道逐渐缩窄。
更为突出的现象是,新发股票型ETF集体陷入份额缩水怪圈。近一年内成立的ETF超八成出现份额缩水,缩水五成以上的比比皆是。
那么被业内誉为“贵族游戏”的ETF市场中,排名靠后的基金管理人规模将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相同赛道ETF又将如何持营?
ETF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前二十 (数据来源:Wind,日期截至2023年5月23日)
逆市吸金近700亿
今年以来,ETF成投资新宠,市场资金持续净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年内ETF份额增加1998.77亿份,较年初增长13.82%,达到1.65万亿份。其中,份额增加最多的为股票型ETF,增加1192.44亿份,其次是跨境ETF,增加590.74亿份。
目前,ETF总规模已达1.69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持续增长的规模意味着,ETF在国内市场逐步成熟,同时被更多的投资者所接纳并参与,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在积极借道ETF产品入市。
有公募基金人士认为,A股市场实施全面注册制后,投资标的的扩容提升了投资难度,而ETF作为优中选优、打包一篮子指数成分股的结构化投资利器,加之费用低廉、运作透明等优势,因此获得资金的高度青睐。
“ETF类型丰富多样,可以全方位满足机构投资人的多元布局需求。”在广州某私募人士看来,ETF是获得贝塔收益最经济的方式。
市场上,多家基金公司都在布局丰富的ETF产品线。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发行中的有天弘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已批待发的有天弘中证机器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天弘国证绿色电力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从热门ETF年内份额波动来看,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在最近半年增加份额最多,达到173.02亿份,同期华宝中证医疗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和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增加了超过100亿份。
此前,证监会宣布启动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业内认为,科创50ETF期权的推出将完善科创板配套产品体系,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完善市场多空平衡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相关ETF的容量、流动性、稳定性也会随之提升。
在多位公募基金人士看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暖,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较为突出,而ETF作为分散投资的最佳利器,亦获得资金的追捧。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一季报披露结束,很多行业出现业绩拐点,整体盈利增速或将有望会回到上行周期。国内增量资金温和流入,个人投资者和量化公私募交投活跃。5月中由于有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一季报情况,市场对于各行业订单和排产情况基本掌握,关注景气改善斜率较大的方向。
个人投资者成新基主力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投资者成为了近期新发权益ETF的主力军。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有多只新成立的股票ETF上市前披露的个人投资者平均占比超过90%,成为新发权益ETF的认购主力。
其中,今年的新发ETF包括南方基金旗下的电力ETF指数基金、中证消费ETF,西藏东财基金旗下的创新药ETF沪深港和博时基金旗下的主要消费ETF上市前个人投资者占比均超过95%。
有公募人士表示,ETF投资者大部分由股民转化而来,这些个人投资者也认识到ETF持有一篮子股票,胜率大概率更高,相对于个股来说,也能更好地分散风险。
事实上,有“机构投资者风向标”著称的ETF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据《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2年)》显示,在持有人结构上,穿透联接基金的持有结构进行计算,个人投资者持有ETF比例逐渐增加。
从ETF场内外持有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底,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8083.58亿元,占比49.95%,较2021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非货币ETF规模合计7620.91亿元,占非货币ETF总规模的56.70%,较2018年提升15.76个百分点。
从持有方式来看,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直接持有ETF,且直接持有ETF的意愿有所增强,截至2022年底,个人投资者直接持有ETF规模5353.35亿元,占个人投资者持有ETF总规模的66.23%,较2021年增加2.62个百分点。
八成产品上市后缩水
近一年来,新发股票型ETF集体遭遇了份额缩水怪圈。
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23日,近一年以来合计有132只ETF成立并上市。其中104只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占比达79%,其中绝大多数是股票型ETF。
今年新成立的股票型ETF中,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有色50ETF最新规模为4.3亿元,较发行时总规模的11亿元缩水比例高达62%。
兴银基金旗下的香港科技ETF也是如此, 1月31日成立时规模为4.5亿元,最新规模为3.03亿元,不到4个月时间缩水了32%。
在近一年成立的产品中,在持续的规模缩水中,银华基金旗下的电力指数ETF、国泰基金旗下的矿业ETF等11只产品更是已经跌破了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
还有,华宝基金绿色能源ETF、中金基金中金科技先锋ETF等多只ETF徘徊在“红线”附近。
有公募人士表示,基金成立后份额出现缩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股票型ETF多选择在主题行业指数高位时发行,但基金成立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持有人因此迅速出逃。
另一方面是,一是与其他类型基金产品相比,ETF马太效应更明显,同一主题产品中,流动性好、规模偏大的场内基金会吸引更多资金,同类的其他产品份额会不断缩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ETF产品的持营尤为受市场关注,在ETF持营破局上,平安基金表示,成熟产品持续投入资源在券商渠道端、互联网平台、股民社区端做成熟产品的运维营销工作;有一定规模、成立时间较久但交易不活跃的产品,希望通过联合特定券商做共同集中持营,做二次激活产品的尝试;对规模较小,有一定前景的品种,采取持续投入,通过场内和场外共同发力维持产品,待机再启动进一步营销。
未标注原创均为本站精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 在行业主题ETF方面,本周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的有44只基金,其中医药ETF、医疗ETF和半导体份额分别增加了31.11亿份、26.4亿份和19.02亿份,分别净流入资金14.9亿元、13.2亿元和19.9亿元。
-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31日,23家公募基金去年合计实现净利润达272.02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317.22亿元有所下降,降幅为14.25%。从单个机构来看,有12家公募基金去年净利润超10亿元,成功跻身“10亿元俱乐部”,而业绩表现最差的基金则出现了亏损。
- “私募魔女”李蓓操盘的代表性私募产品——半夏稳健混合宏观对冲上周下跌了 8.54% ,更早一周下跌4.66%,两周跌去了13%左右。 市场推测,这可能是李蓓投资商品期货导致的。李蓓认为房地产竣工数据同比上涨,会导致玻璃和纯碱的需求大涨,故而有可能做多玻璃和纯碱期货。
- 率先体验“基金E账户”后,有投资者反馈发现了众多被遗忘的账户,不少投资者持有多达上百个基金账户,更有甚者旗下基金账户多达182个。此外,还有基民反馈,使用这一App的体验感就像翻旧衣服突然发现口袋里有钱般的惊喜,更有基民直言发现了此前购买货基后被遗忘的20万元。但与此同时,也有用户反馈,发现了一堆持有金额不足1元的基金账户,并表示从未购买过相关产品。
- 半夏旗下的宏观对冲系列基金,含半夏宏观,半夏稳健,半夏平衡,均不再对新投资人开放认购,仅接受存量投资人追加。
-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除了天弘基金旗下4只养老目标基金尚未披露四季报之外,其余已经增设Y份额的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基金数据均已披露。 从这40家基金公司的整体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年末,华夏基金旗下9只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在上线1个多月时间合计迎来3.06亿份净申购,整体规模逼近4亿大关,不仅是目前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个人养老金规模超过3亿元的基金公司。
- 曾高喊“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的“私募魔女”李蓓大幅减仓了。 百亿私募半夏投资最新月报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旗下产品的组合出现较大变化,对比2022年末,权益类资产的净仓位下降到43.20%,较2022年12月的仓位几乎砍去一半。 对此,半夏投资认为,权益类资产将陷入震荡,单边做多的性价比下降。
- 从期末持股市值来看,朱雀基金独家重仓的森特股份期末持股市值最高,接近10亿元。数据显示,朱雀基金旗下有8只基金重仓森特股份,持股超3409万股。值得一提的是,森特股份作为BIPV龙头,2021年一度走出大牛股行情。 其他个股方面,万家基金独家重仓的华大基因,期末持股市值接近7亿元。此外,岱美股份、垒知集团、西菱动力等多只基金公司独门重仓股,基金公司期末持股市值超过3亿元。
- 随着“金三银四”到来,公募基金春招拉开帷幕。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狂飙突进”,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急速扩张,绩优基金经理走上神坛成“顶流”,动辄便有年薪千万的消息在坊间流传。 “前景”与“钱景”双管齐下,毕业生对公募行业愈发趋之若鹜,基金公司成为名校学子就业的“必争之地”。
- 在基金讨论区,关于基金估值的多条评论似乎并不友好。首先,是关于基金估值准确性的质疑。有人明确表示,“估值不准,不知是红是绿”。还有人直言估值不准确,“不知道在哪能看到准确估值。”